尿路感染确实可能引起尿失禁。由于炎症刺激膀胱或尿道,可能导致尿频、尿急,甚至出现急迫性尿失禁。这种情况在急性感染期较为常见,尤其是女性或老年患者,因尿道较短或盆底肌功能减弱,症状可能更明显。
尿路感染引发尿失禁的机制主要与膀胱过度活动有关。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后,刺激膀胱黏膜,导致逼尿肌不自主收缩,产生强烈的排尿冲动。若无法及时控制,可能发生漏尿。反复感染可能损伤尿道括约肌功能,长期可能发展为压力性尿失禁。部分患者还可能因疼痛或恐惧排尿而刻意减少饮水,反而加重尿液浓缩,进一步刺激膀胱。
出现尿失禁伴随尿路感染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抗生素治疗感染是首要措施,同时可短期使用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的药物。避免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等刺激性饮品,保持适度饮水有助于稀释尿液。盆底肌训练对改善控尿功能有一定帮助,但需在感染控制后进行。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复杂感染,必要时完善尿动力学检查。症状缓解后仍建议复查尿常规,确保感染彻底清除,防止反复发作导致慢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