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耳屎并不都是湿的,耳屎的干湿状态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亚洲人群的新生儿耳屎多为干燥的片状,而非洲或欧洲后裔的新生儿更常见湿性、黏稠的耳屎。这种差异与基因ABCC11的变异有关,该基因调控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类型。
耳屎的医学名称是耵聍,由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混合皮屑和灰尘形成。湿性耳屎呈黄色或棕色,油脂含量较高;干性耳屎则呈灰色或浅黄色,质地易碎。两种类型均具有保护作用,能阻挡异物进入耳道,并抑制细菌生长。新生儿耳道狭窄,耵聍通常可自行排出,无需刻意清理。若湿性耳屎过多或结块,可能影响听力筛查结果,需由儿科医生评估处理。
清理新生儿耳屎需格外谨慎。棉签或挖耳工具可能将耳屎推入深处,甚至损伤鼓膜。日常护理仅需用湿润纱布擦拭外耳廓即可。若发现耳道分泌物异常增多、有异味或伴随红肿,可能提示感染,应及时就医。哺乳时保持姿势正确可减少乳汁流入耳道,避免诱发耵聍栓塞。耳屎性状的个体差异属正常现象,无需过度干预,定期儿保检查即可监测耳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