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治疗的频率通常为每周1-2次,具体间隔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治疗部位及个体恢复情况调整。急性期或疼痛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集的疗程,而慢性疾病或康复期可适当延长间隔。医生会结合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疗效与安全性兼顾。
冲击波治疗通过高能量声波刺激组织修复,常用于肌腱炎、骨不连、足底筋膜炎等疾病。初期治疗可能需连续进行3-5次,后续根据症状缓解程度调整。例如,软组织损伤通常需4-6次,间隔5-7天;骨性疾病如股骨头坏死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每次间隔7-10天。治疗过程中需观察局部反应,若出现明显红肿或疼痛加剧,需暂停并重新评估方案。部分患者可能在2-3次治疗后即感到改善,但完全康复仍需完成整个疗程。
治疗前后需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负荷患处,防止加重损伤。皮肤破损、感染区域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不宜接受冲击波治疗。孕妇、儿童及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群需谨慎评估风险。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红肿、淤青,通常48小时内自行消退。若持续不适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建议配合康复训练,如拉伸或肌力练习,以增强疗效。定期随访复查有助于动态调整方案,确保治疗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