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严重时确实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中耳炎若未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可能引发鼓膜穿孔、听骨链损伤或内耳感染,最终影响声音传导和感知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发热和听力减退,及时治疗多数可痊愈。慢性中耳炎则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伴随持续耳漏、耳鸣和听力下降。长期炎症会导致中耳结构破坏,如听小骨腐蚀或粘连,严重时可能引发胆脂瘤,进一步损害听力。化脓性中耳炎若扩散至内耳,可能引发迷路炎,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此时听力损失可能难以逆转。
预防中耳炎恶化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出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病情。感冒或鼻炎患者应注意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或洗澡时防止耳道进水,减少感染风险。儿童因咽鼓管发育未完善,更易患中耳炎,需密切关注其耳部健康。已确诊中耳炎的患者应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避免吸烟或接触二手烟,减少呼吸道刺激。若听力持续下降,需通过听力检查评估损伤程度,必要时考虑手术修复或佩戴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