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脓是否能够自愈取决于具体病因。轻微的耳道感染或轻微外伤导致的流脓可能随着身体免疫系统的调节逐渐好转,但多数情况下需要医疗干预,尤其是伴随疼痛、听力下降或反复发作时。忽视症状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慢性化,因此及时就医更为稳妥。
耳朵流脓常见于中耳炎、外耳道感染或鼓膜穿孔。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脓液积聚压迫鼓膜可能导致穿孔流脓,此时需抗生素治疗。外耳道感染如游泳耳常因潮湿或损伤引发,局部清洁和抗菌滴耳液可缓解。若流脓持续超过数日、伴随发热或眩晕,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胆脂瘤等并发症,需影像学检查和专业处理。
避免自行掏耳或冲洗,以免加重损伤。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勿随意使用偏方或药物,部分滴耳液可能对鼓膜穿孔者有害。儿童反复流脓需排查腺样体肥大或过敏因素。若脓液带血或突发听力丧失,应立即就医。预防上,注意感冒后耳部不适,控制鼻窦炎,避免用力擤鼻。及时处理可减少听力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