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肿症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并非罕见疾病。该病症多见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成年患者虽较少见,但仍可能因特定诱因而发病,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硬肿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成年患者通常伴随基础疾病,如严重感染、代谢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或长期营养不良。低温环境是重要诱因,寒冷导致皮下脂肪组织凝固,引发局部或全身性硬肿。部分病例与创伤、药物反应或自身免疫疾病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硬化、水肿、蜡样光泽为特征,严重时可影响呼吸或循环功能。诊断需结合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类似表现的疾病如硬皮病或淋巴水肿。
成年患者出现疑似硬肿症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保暖是基础措施,尤其对低温暴露史者需逐步复温。治疗重点在于纠正原发病,如控制感染、补充甲状腺激素或改善营养状态。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支持治疗,如呼吸机辅助或静脉营养。日常需注意避免寒冷刺激,监测皮肤变化,合并慢性疾病者应定期随访。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部分病例可能对糖皮质激素有反应,但需警惕副作用。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