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具有一定毒性,过量服用或错误使用可能导致中毒。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传统医学中常用于治疗鼻炎、头痛、风湿痹痛等疾病。其毒性主要来源于所含的苍耳苷、毒蛋白等成分,这些物质可损害肝脏、肾脏及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乏力,严重时可能出现黄疸、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昏迷。现代苍耳子的毒性与其剂量和炮制方法密切相关,未经炮制或超量使用风险较高。
使用苍耳子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采摘或滥用。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炮制后的苍耳子毒性降低,但仍需控制用量。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早期洗胃、补液等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毒性。储存时需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止霉变增加毒性风险。临床用药应权衡利弊,确保安全性与有效性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