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是指尿液中存在微量血红蛋白或红细胞,但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异常颜色,需通过化学试纸或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这一指标常用于筛查泌尿系统是否存在潜在出血情况,反映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部位的异常。
尿潜血的出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剧烈运动、月经污染或长时间站立;病理性原因则涉及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炎、肿瘤或凝血功能障碍。某些药物如抗凝剂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诊断时需结合尿沉渣镜检确认红细胞形态,区分肾小球源性或非肾小球源性出血,必要时需进行影像学或血液检查进一步排查。
检查前应避免月经期留尿,防止样本污染。服用维生素C或某些抗生素可能干扰检测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若尿潜血持续阳性,即使无症状也需定期复查,排除隐匿性疾病。儿童出现尿潜血需警惕遗传性肾病,老年人则需重点筛查泌尿系统肿瘤。日常需观察是否伴随尿频、腰痛或水肿等症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解读结果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