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附睾炎若不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可能对生育能力造成潜在影响。附睾是精子成熟和储存的重要器官,炎症可能导致附睾管阻塞或功能受损,进而影响精子的正常输送。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此类风险。
附睾炎在儿童中多由细菌感染、尿路异常或外伤引起。急性期表现为阴囊红肿、疼痛,可能伴随发热。病原体侵入附睾后,局部炎症反应若持续存在,可能引发纤维化或瘢痕形成,导致附睾管狭窄或闭塞。青春期前儿童睾丸尚未开始生精,但附睾结构异常可能为未来生育埋下隐患。双侧附睾严重病变者的精液参数异常率显著增高,但单侧病变者多数仍能保留生育功能。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超声检查排除解剖学异常,是防止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家长发现儿童阴囊肿胀或排尿异常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抬高阴囊减轻水肿。反复发作的附睾炎需排查是否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基础疾病。愈后定期随访精液分析,青春期后通过睾丸超声和激素检测评估生育潜能。预防方面,注意会阴部清洁、及时治疗尿路感染、避免阴囊外伤尤为重要。疫苗接种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也能降低病毒性附睾炎风险。多数规范治疗的患儿成年后生育功能不受影响,但个体差异需结合具体病情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