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直肠脱垂是怎么回事

小儿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甚至脱出肛门外的病理状态。该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与盆底肌肉发育不全、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小儿直肠脱垂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解剖结构薄弱有关。儿童骶骨弯曲尚未完全形成,直肠缺乏足够的支撑,加上腹泻、便秘、长时间哭闹或咳嗽等腹压增高因素,容易导致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初期可能仅在排便时出现脱垂,便后自行回缩;随着病情进展,脱垂部分需手动复位,严重时可能发生嵌顿、水肿甚至坏死。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或神经肌肉病变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排便情况,若发现肛门有肿物脱出,应及时轻柔复位并就医。日常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便秘;减少哭闹、剧烈咳嗽等腹压增高行为。急性期可采取俯卧位减轻直肠压力,严重病例需考虑硬化剂注射或手术固定。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强行拉扯脱垂组织,以免造成黏膜损伤或感染。定期随访评估恢复情况,多数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自愈。

展开全文
2025-09-11 浏览 1
相关文章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杏林普康

客服电话:0756-7770907  客服微信:yswx066 客服邮箱:kangpuyun@xinglinpukang.com © 2025, XINGLINPUK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116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全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

在线预诊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