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及预防并发症。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感染性腹泻需抗感染治疗,非感染性腹泻则以对症处理为主。及时干预可避免脱水等严重后果,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可快速康复。
治疗小儿腹泻需根据病因和症状制定方案。感染性腹泻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病毒性腹泻以补液为主,细菌性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非感染性腹泻常见于饮食不当或过敏,需调整饮食结构,暂停高糖、高纤维食物,改用易消化的米汤、粥类。口服补液盐是预防脱水的关键,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蒙脱石散能保护肠黏膜,但需遵医嘱使用。严重呕吐或脱水需静脉补液,避免电解质紊乱。
注意事项包括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脱水迹象,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需立即就医。避免滥用止泻药,尤其是感染性腹泻可能加重毒素吸收。母乳喂养可继续,人工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预防交叉感染。腹泻期间避免高糖饮料和油腻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营养。若腹泻持续超过一周、便血或高热,需排查其他疾病。疫苗接种如轮状病毒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