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患者不建议游泳。水中的细菌和化学物质可能通过穿孔的鼓膜进入中耳,加重炎症或引发感染。即使鼓膜完整,泳池中的氯或海水中的盐分也可能刺激发炎的中耳黏膜,延缓愈合过程。
游泳时水压变化对中耳炎恢复不利。潜水或跳水会导致外耳道压力骤变,可能将水压入咽鼓管,进一步刺激已充血肿胀的黏膜。慢性中耳炎常伴随咽鼓管功能障碍,此时中耳腔难以平衡内外压力,可能诱发眩晕或耳闷胀感。若鼓膜存在穿孔,水直接流入中耳腔会显著增加化脓性感染风险,甚至导致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患者若必须接触水,应严格佩戴专业防水耳塞,并在游泳后立即用无菌棉签吸干外耳道水分。避免使用挖耳工具清理,以免损伤黏膜。急性发作期或鼓膜明显穿孔时需绝对禁止游泳。平时需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罩。任何耳痛、流脓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中耳炎术后患者需遵医嘱,通常术后三个月内禁止游泳。选择泳池时应注意水质检测报告,避免细菌超标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