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氧疗支持、雾化吸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退热对症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肺炎的关键。对于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药物常作为首选。用药需足量足疗程,避免随意停药导致病情反复。病毒性肺炎一般不用抗生素,但需警惕继发细菌感染。用药期间需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皮疹或胃肠道症状应及时调整方案。重症患儿可能需要静脉给药,待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序贯治疗。
2.氧疗支持: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及时给氧。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度缺氧,面罩给氧用于中度缺氧,严重者可能需要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氧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氧变化,避免氧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氧疗的前提,必要时需配合吸痰处理。氧流量应逐步调整,撤氧时需循序渐进防止反跳。
3.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可缓解气道痉挛,常用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雾化治疗每日2-4次,用药后需协助拍背排痰。雾化器使用前后需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吸入激素可用于减轻气道炎症,但需注意口腔清洁以防真菌感染。
4.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热和呼吸急促易导致脱水,需根据体重计算补液量。优先选择口服补液,无法进食者采用静脉输液。注意补充钾、钠等电解质,维持尿量在每小时1mL/千克以上。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定期检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5.退热对症处理:体温超过38.5℃可使用退热药物,间隔4-6小时重复给药。物理降温配合药物效果更佳,但禁用酒精擦浴。退热过程需补充水分,防止大量出汗导致虚脱。密切观察热型变化,持续高热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退热后仍需监测体温,警惕热峰反复出现。
治疗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呛咳。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部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