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发作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安静平卧避免移动、松开衣物确保呼吸通畅、记录发病时间及症状变化、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或进食。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脑血栓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时间直接影响预后。急救系统能快速启动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黄金时间内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专业医护人员会在电话中指导临时处理措施,同时调配具备卒中救治资质的医院做好准备。延误呼叫可能导致错过最佳治疗窗口,遗留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
2.保持患者安静平卧避免移动:突发脑血栓时,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随意搬动或活动可能加重脑水肿或引发二次栓塞。平卧时头部可稍抬高15-30度,减少颅内压升高风险。避免摇晃或大声呼唤刺激患者,减少脑代谢需求。若出现呕吐,需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3.松开衣物确保呼吸通畅:脑血栓可能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或导致咽喉肌麻痹。解开领口、腰带等紧束物,保持呼吸道开放至关重要。观察胸廓起伏频率,若出现呼吸微弱或暂停,需立即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缺氧会加速脑细胞死亡,及时供氧能减轻梗死范围扩大。
4.记录发病时间及症状变化:精确记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的起始时间,决定是否适用静脉溶栓治疗。向医护人员描述症状演变过程,如意识状态改变、抽搐发作等,有助于判断血栓位置和病情进展。记忆模糊时可询问在场目击者补充细节。
5.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或进食: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需影像学排除脑出血后才能使用。盲目服药可能增加出血转化风险。进食饮水易引发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尤其对吞咽功能障碍者。急救人员到达前保持空腹状态,为后续检查或手术预留条件。
脑血栓急性期处理需严格遵循医学规范,任何不当操作均可能加重病情。家属应保持冷静,配合医疗指令,避免采用拍打、放血等民间疗法。后续康复训练需在专业评估后循序渐进,不可过早进行高强度活动。定期复查血管状态并控制基础疾病是预防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