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增多属于月经不调的一种常见表现。正常月经量为20-60毫升,超过80毫升或持续超过7天即可定义为月经过多。若周期规律但经量明显增加,或伴随经期延长、血块增多等症状,往往提示存在内分泌紊乱、子宫病变或其他全身性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月经增多的原因复杂多样。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常见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不成熟或衰退相关。育龄期女性需警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腺肌症等器质性疾病,宫内节育器也可能导致经量增加。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等同样可能引发月经过多。部分药物如抗凝剂、激素类药物也会影响经量。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激素检测等手段可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包括药物调节、手术干预或原发病管理。
出现月经增多需记录出血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出血。饮食注意补充铁和蛋白质,预防贫血。不可自行服用止血药或激素类药物,尤其要排除妊娠相关出血后再用药。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导致贫血、感染甚至休克,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40岁以上女性突然出现经量增多,应优先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及管理压力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