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绝经前出现月经周期缩短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波动会导致月经周期变化,周期缩短是围绝经期常见的表现之一。这一过程通常始于40岁后,但具体年龄因人而异,主要与卵泡储备减少及排卵功能下降有关。
围绝经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不稳定,可能导致卵泡期缩短,从而使得月经周期从原来的28-30天减少至21-25天。部分女性还会伴随经量减少或经期延长,这些变化均与卵泡质量下降、黄体功能不足相关。激素波动也可能引发潮热、失眠或情绪波动等症状,但周期缩短本身若无其他异常出血,通常无需过度干预。
若周期缩短伴随严重不适或异常出血,建议就医排查子宫内膜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妇科肿瘤等潜在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及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症状。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定期妇科检查及激素水平监测能帮助女性平稳度过这一生理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