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确实可能引起小便失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一症状。小便失禁的发生与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类型以及是否伴随其他并发症密切相关。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膀胱功能异常或尿道括约肌损伤,进而导致控制排尿的能力下降。
前列腺炎引起小便失禁的机制主要与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有关。前列腺紧邻膀胱和尿道,炎症可能刺激膀胱过度活动,表现为尿频、尿急甚至急迫性尿失禁。慢性炎症长期存在可能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尤其在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漏尿。部分患者因疼痛或排尿困难长期憋尿,可能进一步导致膀胱肌肉无力,加重失禁风险。细菌性前列腺炎若扩散至泌尿系统,可能诱发尿路感染或神经损伤,间接影响排尿控制。
出现小便失禁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诊断需结合尿常规、前列腺液检查、尿流动力学等评估炎症程度及膀胱功能。治疗以控制感染、缓解炎症为主,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或物理疗法可能被采用。康复期间需避免辛辣饮食、久坐及憋尿,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功能。心理疏导也很重要,部分患者因羞于就医导致病情加重。若失禁症状持续,需排查是否合并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症状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