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与龙胆草实为同一植物的不同称谓,均指龙胆科植物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二者并无本质区别。在中药学中,名称差异多源于地域习惯或文献记载方式,但药用部位与功效完全一致。
龙胆草作为常用中药材,性味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阴肿阴痒、湿疹瘙痒等湿热证候,以及肝火上炎导致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龙胆草含龙胆苦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保肝、抗菌作用。需注意的是,龙胆草与秦艽、三花龙胆等近缘品种虽同科,但功效有异,不可混淆使用。
使用龙胆草时需严格辨证,脾胃虚寒者忌服,过量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煎煮时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分解。野生龙胆草资源减少,建议选择人工栽培品以确保可持续性。孕妇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慎用,避免与其他苦寒药同用加重损伤。贮藏需置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