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可采用局部涂抹抗真菌药物、保持口腔清洁、哺乳用具消毒、母亲乳头护理、调整喂养方式等方法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涂抹抗真菌药物:治疗婴儿鹅口疮常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或凝胶涂抹口腔黏膜,每日多次均匀涂布患处,连续使用至症状消失后数天。药物直接作用于 白假丝酵母菌,抑制其生长繁殖。用药时需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口腔黏膜。症状严重时可配合医生建议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
2.保持口腔清洁:用温开水或淡盐水轻柔擦拭婴儿口腔,尤其是颊黏膜、舌面等易发部位。清洁可减少真菌附着,促进黏膜修复。操作前洗净双手,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动作需轻缓。避免过度清洁导致黏膜损伤,每日清洁2-3次为宜。
3.哺乳用具消毒:奶瓶、奶嘴等用品需每日煮沸消毒或使用蒸汽消毒器处理,避免真菌残留。消毒后晾干存放,防止二次污染。母乳喂养时需注意奶瓶清洁,人工喂养者更应严格消毒。长期未使用的哺乳用具再次使用前需重新消毒。
4.母亲乳头护理: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每日清洁乳头,哺乳前后用温水冲洗。若乳头出现皲裂或疼痛,可涂抹抗真菌药膏防止交叉感染。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穿着透气棉质内衣。乳头异常时暂停哺乳并及时就医。
5.调整喂养方式:避免频繁喂奶或长时间含乳,减少口腔黏膜持续潮湿环境。喂奶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残留乳汁。人工喂养者需检查奶嘴孔大小,避免流速过快导致呛咳或黏膜摩擦。
治疗期间避免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症状缓解后仍需按疗程用药。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及进食情况,出现拒食或发热及时就医。衣物寝具定期晾晒,保持环境干燥通风。哺乳期母亲饮食宜清淡,减少高糖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