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急性肝衰竭需及时进行血浆置换清除毒素、使用药物保护肝细胞功能、静脉营养支持维持代谢平衡、控制感染避免并发症、必要时考虑肝移植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血浆置换清除毒素:通过体外循环装置分离并替换患儿血浆,快速清除蓄积的胆红素、氨等有害物质,减轻肝脏负担。此方法能短期内改善凝血功能异常与脑水肿症状,但需严格监测电解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2.使用药物保护肝细胞功能: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抗氧化剂等药物修复受损肝组织,抑制炎症反应。需根据肝功能指标调整剂量,避免药物代谢加重肝脏负担,同时配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静脉营养支持维持代谢平衡:提供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等营养素,纠正低血糖与负氮平衡。需精确计算热量与液体量,防止过度输注导致肝性脑病或水肿,定期评估电解质与血糖水平。
4.控制感染避免并发症: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败血症,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用药。感染可能加速肝坏死,需密切观察体温、炎症指标及脏器功能变化,及时处理脓毒症等危重情况。
5.必要时考虑肝移植手术:若保守治疗无效且符合指征,需评估移植可行性。手术需匹配供体并排除禁忌症,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需防范排斥反应与机会性感染。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与实验室指标,及时调整方案。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观察患儿意识状态与尿量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