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心土在传统医学中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泻、出血等症状。作为一味中药,灶心土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的功效,尤其适用于中焦虚寒导致的消化道不适及部分出血性疾病。
灶心土由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黄土炮制而成,其性温味辛,归脾、胃经。在《本草纲目》等典籍中记载,灶心土能温补脾胃阳气,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久泻久痢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止血作用多用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证,常与阿胶、白术等配伍。现代灶心土含硅酸盐类物质,能吸附消化道毒素并保护黏膜。使用时多煅烧后煎汤或入丸散,经典方剂如黄土汤即以灶心土为主药。
使用灶心土需辨证施治,阴虚内热或实热证者忌用。未经炮制的生土可能含重金属或寄生虫卵,必须严格煅制。孕妇慎用,避免影响胎气。现代临床应结合实验室检查,消化道出血需排除肿瘤等器质性疾病。贮藏时需防潮防霉变,煎煮前应充分捣碎。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便秘,需配伍润肠药物。目前灶心土的应用逐渐减少,部分功效已被更安全的中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