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真菌引起的感染,常见于皮肤、黏膜或内脏器官。正确认识念珠菌病需了解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避免误诊或延误病情。
念珠菌病分为浅表性和侵袭性两类。浅表性感染多见于口腔、阴道或皮肤皱褶处,表现为白斑、瘙痒或红肿。侵袭性念珠菌病则可能累及血液、心脏或肺部,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真菌培养或病理活检。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如氟康唑、两性霉素B,但需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方案。
预防念珠菌病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滥用抗生素或激素。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需定期监测。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疗程,防止复发。日常饮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菌群平衡。对于反复发作的念珠菌病,需排查潜在病因,如免疫功能缺陷或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