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需根据缺损大小、位置及症状严重程度决定,部分小型缺损可能自愈,中大型缺损需手术或介入治疗。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需个体化评估。小型缺损直径<5mm若未引起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部分患儿在2岁前可能自然闭合。中大型缺损或伴随喂养困难、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时,需积极干预。外科手术是传统治疗方式,通过开胸修补缺损,适用于复杂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病例。介入封堵术创伤较小,经导管植入封堵器闭合缺损,适合肌部或部分膜周部缺损,但需严格评估解剖条件。术后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并长期随访心脏功能。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生长发育及心脏负荷情况。术前避免剧烈活动,预防呼吸道感染。术后遵医嘱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喂养困难者可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若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或心率异常,需及时就医。疫苗接种需按计划进行,但活疫苗需根据病情调整。家长应保持良好心态,配合医生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多数患儿治疗后预后良好,可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