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全身掉皮是正常生理现象,主要由于胎儿期皮肤表面覆盖的胎脂和羊水保护层在出生后逐渐脱落,加上新生儿皮肤角质层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脱屑。这一过程属于皮肤适应外界环境的自然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新生儿皮肤脱皮多发生在出生后1-2周内,常见于手脚、躯干等部位。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时,皮肤长期浸泡在羊水中,表面形成一层胎脂保护层。出生后,环境湿度降低,胎脂逐渐干燥脱落,同时新生儿的表皮细胞更新较快,角质层较薄,容易因摩擦或干燥出现片状脱屑。早产儿脱皮可能更明显,因皮肤发育更不成熟。部分婴儿可能因遗传因素或母体激素影响,出现暂时性皮肤干燥现象。
家长需注意避免强行撕扯脱皮部位,以免损伤娇嫩皮肤。日常护理可选用温和的婴儿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若脱皮伴随红肿、渗液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鱼鳞病、湿疹等病理性问题。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多数情况下,新生儿脱皮会在数周内自行缓解,无需过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