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查血主要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早期妊娠的重要指标,由胎盘分泌,其水平变化可反映胚胎发育情况。检测该激素有助于确认妊娠是否正常,数值过低或异常升高可能提示异常妊娠。通常在受孕后10天左右即可通过血液检测到,其浓度随孕周增加而上升,8-10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2.孕酮:孕酮由卵巢黄体及胎盘分泌,对维持妊娠至关重要。孕酮水平不足可能导致流产风险增加。检测孕酮可评估黄体功能及胎盘发育状态,若数值偏低需及时干预以支持妊娠。孕早期孕酮水平波动较大,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3.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评估孕妇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血容量增加,易出现生理性贫血,但严重贫血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白细胞轻度升高属正常现象,但异常增高需排查感染。
4.肝功能:妊娠期肝脏负担加重,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可排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或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瘙痒、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干预以避免影响母婴健康。
5.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检查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可评估甲状腺功能。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增加流产、早产风险,需通过药物调节维持激素水平稳定。
孕期血液检查是监测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检测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各项指标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确保妊娠过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