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皮肤和眼白发黄现象。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排出。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处理胆红素能力有限,加上出生后红细胞更替较快,容易导致胆红素蓄积。大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然消退。
黄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早产儿因肝脏发育更不成熟,黄疸风险更高。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出现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母婴血型不合、感染或胆道闭锁等疾病引起,这类黄疸出现时间早24小时内、进展快、程度重,需要及时干预。诊断主要依靠皮肤黄染范围和经皮胆红素检测,必要时需抽血确认血清胆红素值。光照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帮助分解胆红素。严重病例可能需换血治疗。
密切观察黄疸变化至关重要。注意黄疸是否从面部扩散到胸腹或四肢,监测婴儿精神状态和吃奶情况。出现拒奶、嗜睡、尖叫或四肢僵硬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应保证每天8-12次,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避免给新生儿喂食葡萄糖水等偏方,可能加重黄疸。出院后按医嘱随访,早产儿或高危儿需更频繁监测。日光照射辅助退黄时需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造成晒伤,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