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早产的原因有感染、子宫结构异常、多胎妊娠、胎盘功能异常、母体慢性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生殖道或全身性感染可能引发早产,细菌或病毒侵入羊膜腔后刺激炎症反应,促使前列腺素等物质释放,诱发子宫收缩。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也可能通过全身炎症反应间接导致宫缩提前。某些病原体可直接破坏胎膜完整性,造成胎膜早破。
2.子宫结构异常:先天性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可能限制胎儿生长空间,增加宫腔压力。宫颈机能不全表现为宫颈过早扩张,无法承受妊娠中晚期胎儿重量。子宫肌瘤占据宫腔或压迫胎膜时,可能干扰正常妊娠进程。
3.多胎妊娠:双胎或三胎妊娠使子宫过度膨胀,肌纤维拉伸超出生理限度,触发提前宫缩。胎盘供血需求增加可能导致相对性缺血,释放促宫缩因子。多胎妊娠常合并羊水过多,进一步加重子宫张力。
4.胎盘功能异常:前置胎盘引起反复出血或胎盘早剥造成急性缺血时,机体可能启动保护性分娩机制。胎盘植入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或出血,需提前终止妊娠。胎盘钙化或梗塞区域超过30%时,胎儿缺氧风险迫使提早分娩。
5.母体慢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发全身小动脉痉挛,减少子宫胎盘灌注。糖尿病未控制者易发生羊水过多或胎儿窘迫。甲状腺功能亢进加速代谢率,可能诱发宫缩。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导致胎盘血栓形成。
除上述因素外,精神应激、营养不良或外伤等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或机械性途径参与早产发生。临床需结合病史与检查综合判断,针对性干预以延长孕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