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复查可以挂妇产科、康复科、乳腺科、中医科、心理科。具体分析如下:
1.妇产科:产后复查首选妇产科,主要检查子宫恢复情况、恶露排出状态及盆底肌功能。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复旧是否正常,评估会阴或剖宫产伤口愈合程度。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指导后续护理,避免感染或粘连风险。若存在异常出血或疼痛症状,需进一步排查原因并干预。
2.康复科:针对分娩导致的盆底肌松弛、腹直肌分离等问题,康复科提供专业评估和训练方案。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或运动疗法改善漏尿、脏器脱垂等症状。早期干预能有效提升肌肉力量,减少远期并发症。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
3.乳腺科:哺乳期乳腺健康需重点关注,乳腺科可排查乳汁淤积、乳腺炎或肿块等问题。通过触诊或超声检查判断乳腺导管通畅性,指导正确哺乳姿势和排空方法。若出现红肿热痛或发热症状,需及时处理以避免化脓性感染。非哺乳期产妇也可评估乳腺退化状态。
4.中医科:中医调理适用于产后气血亏虚、腰酸多汗等体质失衡情况。通过脉诊和舌象辨证,采用中药、艾灸或推拿等方式温补脾肾、调和营卫。针对关节疼痛或畏寒症状,可配合针灸通络祛湿。需注意中药配伍与哺乳禁忌,避免影响乳汁质量。
5.心理科:产后情绪波动、焦虑或抑郁倾向可通过心理科筛查评估。采用量表测试结合面谈,判断是否需要心理咨询或药物干预。家人支持与认知行为疗法能缓解育儿压力,预防产后抑郁症加重。严重情绪障碍需联合精神科共同治疗。
复查前需空腹准备部分项目,携带分娩记录和既往检查报告。穿着宽松衣物便于体格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或盆浴影响结果准确性。哺乳期产妇应提前咨询用药安全性,复查后遵医嘱调整饮食和休息节奏。出现发热、大出血或剧烈头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