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对症使用退热药物缓解发热、局部喷剂减轻咽喉疼痛、口服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药清热解毒辅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退热药物缓解发热: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常伴随高热,体温超过38.5℃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同时缓解头痛和肌肉酸痛。需注意用药间隔和剂量,避免过量导致肝功能损伤。退热后仍需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反复发热。
2.局部喷剂减轻咽喉疼痛:咽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可使用含有利多卡因或中药成分的喷雾剂,直接作用于患处麻痹神经末梢,减轻疼痛感。喷雾前清洁口腔,避免食物残渣刺激溃疡面。每日使用3-4次,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
3.口服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针对肠道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常见药物如干扰素喷雾或口服剂型,通过阻断病毒复制减轻症状。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超过时间窗后疗效有限。用药期间监测胃肠道反应。
4.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热和咽痛可能导致进食困难,易引发脱水。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代谢紊乱。少量多次喂服,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呕吐。若出现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
5.中药清热解毒辅助治疗:中医认为该病属喉痹范畴,可选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中药。成药如蓝芩口服液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抗病毒和消炎作用。中药需辨证使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寒凉药物,避免腹泻加重病情。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体温和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抽搐或嗜睡需立即就医。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