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耳源性眩晕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突发性聋伴眩晕。具体分析如下: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头部位置变化时诱发短暂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与耳石脱落有关。典型表现为起床、躺下或翻身时出现旋转感,常伴恶心但无听力下降。通过特定体位检查可确诊,手法复位是主要治疗方式。多数预后良好,但可能复发。
2.梅尼埃病:以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感为特征。单耳多见,发作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内淋巴积水是病理基础,需结合听力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低盐饮食、药物控制及手术干预,长期管理可减少发作。
3.前庭神经元炎:突发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无听力障碍。由前庭神经病毒感染或炎症引起,症状常持续数天至数周。冷热试验显示患侧前庭功能减退。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及对症治疗,后期前庭康复训练促进代偿。
4.迷路炎:多继发于中耳炎或病毒感染,表现为剧烈眩晕伴听力丧失。细菌性迷路炎需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引流。病毒性迷路炎以对症支持为主,部分遗留永久性前庭功能损伤。
5.突发性聋伴眩晕:突发听力下降合并眩晕,可能与内耳血管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眩晕程度轻重不一,常持续数日。需尽早使用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药物,部分听力可恢复但眩晕可能迁延。
眩晕发作时应避免突然起身或驾车,防止跌倒。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摄入。长期未缓解或反复发作需完善前庭功能及影像学检查。合并耳鸣或听力下降者应尽早就诊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