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可能会引起膀胱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是由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尿道炎症。尿道与膀胱相连,当尿道发生炎症时,如果病原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很容易沿着尿道上行蔓延。由于尿道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出现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其防御能力下降,病原体更易侵入膀胱。一旦病原体侵入膀胱,就会引发膀胱炎。膀胱炎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疼痛不适等,这些症状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状可能会叠加,加重患者的痛苦。
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黏膜受损后,局部的免疫环境也发生改变。正常情况下,尿道黏膜的免疫细胞、黏液层等可以阻止病原体的入侵,但炎症状态下这种防御机制被削弱。而且,炎症产生的一些炎性介质和代谢产物,也可能随着尿液反流或者直接蔓延等方式到达膀胱,对膀胱黏膜产生刺激和损害,从而诱发膀胱炎。患者如果在患病期间没有注意个人卫生,例如不及时更换内裤、不注意尿道口清洁等,也会增加病原体向膀胱传播的风险,进一步提高膀胱炎的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