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可由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神经功能异常导致膀胱收缩无力、尿道狭窄或梗阻、药物副作用抑制排尿反射、手术或外伤损伤排尿神经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前列腺组织增生时,腺体体积增大,直接挤压贯穿其中的尿道,造成尿道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增生的前列腺中叶可能突入膀胱颈部,形成球瓣样阻塞,排尿时加重梗阻。长期梗阻会导致膀胱壁代偿性增厚,后期出现膀胱失代偿,残余尿量逐渐增加。
2.神经功能异常导致膀胱收缩无力: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可破坏膀胱逼尿肌与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导通路。逼尿肌失去有效收缩指令,无法产生足够压力排空尿液。同时尿道括约肌协调障碍,可能出现排尿时括约肌不松弛,形成功能性梗阻。
3.尿道狭窄或梗阻:尿道外伤、炎症或先天性畸形可能导致尿道黏膜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结石或肿瘤直接堵塞尿道腔时,尿液流速显著降低甚至中断。长期导尿或器械操作易诱发尿道黏膜损伤,继发炎症反应后形成环状狭窄带。
4.药物副作用抑制排尿反射:部分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膀胱逼尿肌M受体,降低肌肉收缩敏感性。麻醉镇痛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排尿反射弧,降低膀胱感知能力。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可能增强尿道括约肌张力,增加排尿阻力。
5.手术或外伤损伤排尿神经:盆腔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可能误伤支配膀胱的盆神经丛。脊柱骨折或椎间盘突出压迫骶髓排尿中枢,中断神经信号传导。外伤性尿道断裂修复后,局部神经末梢再生障碍可导致长期排尿功能障碍。
出现排尿困难需及时就医,避免憋尿加重膀胱损伤。根据病因选择导尿、药物或手术干预,长期留置导尿管需预防感染。康复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定期评估残余尿量。调整可能影响排尿的药物剂量,必要时联合多学科会诊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