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当雌性白蛉叮咬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宿主后,病原体在白蛉体内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前鞭毛体,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前鞭毛体进入人体并转化为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繁殖,导致疾病发生。
传播媒介白蛉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阴暗潮湿环境,如洞穴、废墟或动物巢穴。除白蛉叮咬外,极少数情况下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或母婴垂直传播,但这类途径罕见。黑热病的流行与环境卫生、气候条件及宿主分布密切相关,例如犬类作为常见保虫宿主,可能增加人类感染风险。
预防黑热病需重点防蛉灭蛉,使用蚊帐、驱虫剂,避免在黄昏或夜间暴露于白蛉活跃区域。改善居住环境,清除垃圾和积水,减少白蛉滋生。疫区居民应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接触疑似感染的动物,尤其是流浪犬。若出现长期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流行病学史。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治疗以锑剂为主,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防止药物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