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确实会引起鼻涕倒流。鼻腔黏膜因炎症刺激产生过量分泌物,当分泌物无法正常从前鼻孔排出时,会向后流入咽喉部位,形成鼻涕倒流现象。这种情况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或鼻窦炎患者中尤为常见。
鼻涕倒流的机制与鼻腔生理结构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鼻黏膜纤毛通过规律摆动将分泌物推向鼻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消化道。但鼻炎发作时,黏液分泌量增加且质地变黏稠,纤毛运动功能受损,导致分泌物滞留或逆向流动。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结构异常会加重这一现象。倒流的鼻涕可能刺激咽喉黏膜,引发咳嗽、异物感或反复清嗓,长期存在还可能诱发咽炎或喉部不适。部分患者夜间平卧时症状更明显,因体位变化使分泌物更易倒流至呼吸道。
存在鼻涕倒流症状时,需避免用力擤鼻或倒吸鼻涕,防止加重黏膜损伤或引发中耳炎。保持室内湿度、多饮水有助于稀释分泌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减少炎症刺激,但需注意正确操作。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排查鼻窦炎等并发症。过敏体质者应远离致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长期反复发作的鼻涕倒流需通过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异常,部分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