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多数属于生理性黄疸,可通过科学护理自然消退。若黄疸指数较高或持续时间长,需结合光照疗法、药物干预或换血治疗等医疗手段。关键在于及时监测胆红素水平,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出生后2-3天,1-2周内逐渐消退。建议增加母乳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通过排便排出。若黄疸持续加重,皮肤发黄范围扩大,需立即就医。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溶血、感染或胆道闭锁等引起,需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换血。医生会根据黄疸指数、新生儿体重及出生天数综合评估治疗方案。
注意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过度晒太阳,紫外线可能损伤新生儿皮肤。母乳性黄疸需遵医嘱决定是否暂停母乳,不可擅自断奶。居家护理需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吃奶量及大小便颜色,发现嗜睡、拒奶或尖叫等异常立即送医。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黄疸风险更高,需更密切监测。治疗期间保持宝宝皮肤清洁,避免抓伤,光照疗法时注意保护眼睛及生殖器。定期复查胆红素直至指标正常,确保无神经系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