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的检查有血压监测、尿蛋白检测、血液生化检查、胎儿监护、眼底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血压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的核心诊断依据是血压升高。通过定期测量血压,观察是否达到或超过140/90mmHg,并监测血压波动情况。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全面评估血压变化趋势,避免偶测误差。血压持续升高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尿蛋白检测:尿蛋白是评估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通过尿常规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判断蛋白尿程度。尿蛋白阳性或定量超过0.3克/24小时,提示子痫前期可能。重复检测可排除暂时性蛋白尿,确保结果准确性。
3.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等指标。转氨酶升高提示肝损伤,肌酐和尿素氮异常反映肾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可能预示HELLP综合征。血液检查有助于评估全身器官功能状态,指导临床干预。
4.胎儿监护:通过胎心监护、超声检查及脐血流监测,评估胎儿宫内状况。胎心异常或生长受限可能提示胎盘供血不足。超声可观察羊水量、胎盘成熟度及胎儿发育,脐血流检测反映胎盘循环阻力,对胎儿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5.眼底检查:视网膜血管变化可间接反映全身小动脉痉挛程度。眼底镜检查若发现动脉变细、动静脉交叉压迫或出血渗出,提示病情严重。眼底改变与疾病进展相关,有助于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的病理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的检查需多维度结合,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干预以降低母婴风险。各项检查结果需综合分析,避免单一指标误判,确保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