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热痛、持续性发热、患肢活动受限、伤口流脓或窦道形成、全身乏力或食欲减退。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红肿热痛:骨髓炎早期常表现为感染部位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时有明显发热感和压痛。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渗出,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脓肿。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疼痛,夜间可能加重。
2.持续性发热:由于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患者体温常升高至38℃以上,伴随寒战或出汗。发热可能反复出现,抗生素治疗后可暂时缓解但易复发。
3.患肢活动受限:炎症累及骨骼及周围软组织时,关节活动因疼痛和肌肉痉挛受限。下肢骨髓炎可能出现跛行,上肢病变则影响抓握或抬举动作。
4.伤口流脓或窦道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皮肤破溃并排出脓液,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脓液可能带有坏死骨片,气味腥臭。窦道反复开放闭合提示感染未彻底清除。
5.全身乏力或食欲减退:长期感染消耗体能,患者易疲劳、精神萎靡。毒素吸收抑制消化功能,导致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延缓组织修复。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热敷。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饮食应保证高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促进骨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