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应用鼻减充血剂缓解咽鼓管阻塞、口服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病情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或头孢类,疗程一般为7至10天。用药期间需观察症状变化,避免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2.应用鼻减充血剂缓解咽鼓管阻塞:鼻减充血剂可收缩鼻腔黏膜血管,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常用药物为麻黄碱类滴鼻液,使用时间不宜超过一周。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反弹性充血,加重鼻塞症状。
3.口服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糖皮质激素能快速缓解中耳黏膜水肿和炎症反应。通常采用短期小剂量方案,如泼尼松口服3至5天。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副作用,需严格遵医嘱。
4.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热敷可扩张血管,加速炎症消退。用温热毛巾敷于患耳周围,每次15分钟,每日2至3次。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
5.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避免耳道进水或自行掏耳,防止细菌侵入。洗澡时可用棉球堵住外耳道,保持干燥。若耳道分泌物增多,需及时就医清理。
治疗期间需避免用力擤鼻或乘坐飞机,防止气压变化加重病情。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听力下降,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