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需要做激素六项检查、妇科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激素六项检查:月经量少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激素六项包括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和泌乳素。通过检测这些激素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减退等。检查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第2-5天进行,结果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
2.妇科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子宫、卵巢及盆腔的结构是否正常。通过腹部或阴道超声,能够发现子宫内膜过薄、宫腔粘连、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等问题。这些病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导致月经量减少。超声检查无创且便捷,是初步排查的重要手段。
3.宫腔镜检查: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腔内部情况,适用于疑似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畸形等疾病。检查时将宫腔镜经阴道置入宫腔,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状态,并在发现异常时进行活检或治疗。宫腔镜检查准确性高,但属于有创操作,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
4.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月经周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生长,及时诊断有助于针对性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
5.凝血功能检查:月经量少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如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通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异常会影响子宫内膜脱落过程,导致经量减少,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原因。
月经量少的原因多样,检查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避免自行用药,检查前需遵医嘱准备,如激素检查需在特定时间进行。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精神压力,有助于月经周期恢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