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行痹是指因风邪偏盛导致的痹证,以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要特征。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故疼痛位置不固定,多见于四肢大关节,常伴随恶风、发热等表证。行痹属于风痹范畴,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常见证型之一,在《黄帝内经》中即有风气胜者为行痹的经典论述。
行痹的形成与正气不足密切相关。当人体卫外不固时,风邪挟寒湿侵袭经络关节,导致气血运行受阻。风性主动,故疼痛呈游走性;湿性重浊,可伴关节酸楚沉重;寒性收引,或见屈伸不利。临床需与痛痹、着痹鉴别,痛痹因寒邪偏盛而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着痹因湿邪偏重而见关节肿胀麻木。治疗以祛风通络为主,辅以散寒除湿,常用方剂如防风汤,含防风、秦艽、当归等药物。针灸多取风池、风市等祛风要穴,配合局部阿是穴。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疾病出现游走性疼痛时,可参考行痹辨证。
预防行痹需注意避风保暖,尤其汗出时勿直吹冷风。急性发作期应减少关节活动,慢性期可适度练习八段锦、太极拳导引气血。饮食忌生冷,宜用葱、姜等辛温之品发散表邪。需警惕关节红肿热痛或夜间剧痛等化热征象,此类属风湿热痹,需及时调整清热祛湿治法。孕妇及气血虚弱者用药需慎用辛燥之品,避免伤阴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