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肚子痛可能由子宫收缩恢复、感染发炎、恶露排出不畅、手术伤口疼痛、消化系统不适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子宫收缩恢复: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恢复到孕前大小,这一过程称为宫缩痛,哺乳时疼痛可能加剧,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持续数天至一周左右,经产妇疼痛感可能更明显。
2.感染发炎:分娩后子宫或产道若发生感染,如子宫内膜炎,会导致持续性下腹疼痛,伴随发热、恶露异味等症状,需及时抗感染治疗以避免并发症。
3.恶露排出不畅:产后恶露滞留宫腔可能引发淤血性疼痛,表现为下腹坠胀,按摩或活动促进排出后可缓解,严重时需医疗干预清除残留组织。
4.手术伤口疼痛: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或会阴撕裂伤口未完全愈合时,活动或触碰可能引发局部刺痛,需保持清洁并避免剧烈动作以防裂开。
5.消化系统不适:产后饮食改变、激素波动或活动减少易导致肠胀气、便秘,引发腹部绞痛,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度活动改善。
产后腹痛若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症状,应结合临床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日常注意休息与卫生,有助于身体逐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