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期是女性月经周期中的一个阶段,发生在排卵后到下次月经来潮前,通常持续12-14天。这一时期由卵巢内的黄体组织主导,负责分泌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为可能的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若未受孕,黄体会逐渐退化,激素水平下降,引发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
黄体期的生理变化对女性身体有显著影响。排卵后,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开始大量分泌孕激素。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形成适宜胚胎着床的环境。同时,基础体温会上升0.3-0.5℃,这是判断排卵的重要标志。部分女性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情绪波动或腹部轻微不适,这些症状与激素波动有关。黄体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月经周期规律性,若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导致经期缩短、不孕或早期流产。
关注黄体期健康需注意身体信号。长期黄体期过短或激素水平异常建议就医检查,可能涉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问题。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维持合理体重有助于激素平衡。记录基础体温或使用排卵试纸可帮助监测黄体功能。若计划怀孕,黄体中期可通过血检评估孕酮水平。突发严重腹痛需警惕黄体破裂,这种情况可能引发内出血需紧急处理。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营养对维持正常黄体功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