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酒洗是一种传统炮制方法,指将中药材用黄酒或白酒浸泡、冲洗或拌炒,以达到增强药效、改变药性或降低毒性的目的。这种方法利用酒的辛温特性,促进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或转化,同时借助其挥发作用去除部分不良气味或刺激性成分。
酒洗在中药炮制中具有多重作用。黄酒性温味甘,常用于补益类药材的炮制,如酒洗当归可增强其活血调经之效;白酒辛烈,多用于祛风湿或活血化瘀类药物,如酒洗川芎能加强行气止痛的作用。酒洗还可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例如生地黄酒洗后寒性减弱,更适合温补方剂使用。酒能引药上行,帮助药力直达病灶,尤其在治疗头面、四肢疾病时效果显著。
使用酒洗法需注意药材特性与酒的选择。含挥发成分或遇热易失效的药材不宜高温酒炒,而质地坚硬的根茎类药材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酒精过敏者应慎用酒制品,炮制后的药材需充分晾干以避免霉变。不同病症对酒制程度要求各异,如活血化瘀需重酒制,而调和气血则轻酒即可。严格遵循古法比例,避免过度炮制导致药性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