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躁动需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及时使用镇静药物控制症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恶化、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积极处理原发病减轻脑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脑出血患者躁动时,外界噪音或强光可能加重症状。应关闭不必要的声源,调暗灯光,限制探视人数。避免突然移动患者,操作时动作轻柔。必要时使用床栏防止坠床,但不可强行约束肢体,以免增加颅内压。
2.及时使用镇静药物控制症状:躁动可能加剧脑出血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二氮䓬类或丙泊酚等药物。用药需个体化调整剂量,避免过度镇静抑制呼吸。静脉给药时需缓慢推注,同时备好气管插管设备以防呼吸抑制。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恶化:持续观察血压、心率、血氧及瞳孔变化。血压过高可能诱发再出血,需维持目标范围;心率异常提示脑干受压;血氧低于90%需立即干预。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躁动可能导致舌后坠或分泌物阻塞。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高流量吸氧。若出现呼吸浅慢或暂停,立即准备机械通气。避免颈部过度屈曲影响静脉回流。
5.积极处理原发病减轻脑损伤:根据出血量及部位决定手术或保守治疗。幕上出血超过30ml或幕下超过10ml需评估手术指征。保守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糖及体温。早期康复介入可减少后遗症。
躁动患者转运时需固定头部避免晃动,禁用吗啡类可能抑制呼吸的药物。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指令,避免擅自喂食或摇晃患者。躁动缓解后仍需观察48小时以防症状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