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脑膜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包括飞沫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病原体可经由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伤口进入人体,最终侵犯脑膜引发炎症。
细菌性脑膜炎的传播途径具体可分为三类。飞沫传播是最常见的方式,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原体随飞沫进入空气,被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例如,脑膜炎奈瑟菌常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若母体生殖道携带B族链球菌等致病菌,新生儿可能经产道感染。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或伤口也可能导致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血液,进而感染脑膜。免疫力低下者、婴幼儿及老年人感染风险更高。
预防细菌性脑膜炎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接种疫苗是有效手段,如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可降低感染风险。出现高热、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医疗机构需严格消毒器械,避免医源性感染。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缺陷者应加强防护,减少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