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性中耳炎通常不会引起发烧。该疾病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多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或上呼吸道感染引发,但发热并非典型症状。若出现体温升高,需警惕合并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渗出性中耳炎的病理机制与普通化脓性中耳炎不同。炎症反应以浆液性或黏液性渗出为主,而非急性感染性病变,因此全身症状如发热较为少见。常见表现包括耳闷胀感、听力下降或耳鸣,儿童可能表述为耳内水声。部分患者因原发疾病如感冒、过敏性鼻炎可能出现低热,但直接由中耳炎引起的发热概率较低。若体温持续超过38℃,需考虑是否继发细菌感染,或存在急性中耳炎、乳突炎等合并症。
诊断渗出性中耳炎时,医生会通过耳镜、声导抗测试确认积液存在。治疗以改善咽鼓管功能为主,如鼻用激素、抗组胺药或咽鼓管吹张术。若合并感染,需加用抗生素。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或潜水,以防气压损伤。儿童患者应定期复查听力,避免语言发育受影响。出现耳痛、高热或眩晕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排除严重并发症。预防重点在于控制过敏原、及时治疗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减少中耳负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