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厚度超过3毫米可能提示存在膀胱炎。正常膀胱壁厚度在排空状态下通常为1-3毫米,当发生炎症时,由于黏膜水肿、肌层增生等病理改变,膀胱壁会增厚。超声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无创检测手段,能清晰显示膀胱壁层次结构的变化。
膀胱炎引起的膀胱增厚与炎症程度密切相关。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黏膜层充血水肿,超声下可见黏膜回声增强、毛糙;慢性膀胱炎则因长期反复炎症刺激,导致肌层纤维化增生,膀胱壁整体均匀性增厚。部分特殊类型如间质性膀胱炎,可能出现全层膀胱壁增厚伴小梁形成。除影像学检查外,还需结合尿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尿培养结果以及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可能出现膀胱壁局限性增厚,需结合放疗病史鉴别。
膀胱厚度测量需在膀胱适度充盈状态下进行,过度充盈会造成膀胱壁拉伸变薄,影响判断准确性。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可能出现假性增厚,需结合临床评估。结核性膀胱炎可能伴随钙化灶,需与肿瘤性增厚鉴别。老年患者膀胱壁弹性降低,单纯依靠厚度指标易造成误判。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影响膀胱壁生理性增厚,需建立不同参考标准。抗生素治疗有效者,复查超声可见膀胱厚度逐渐恢复正常,这是重要的疗效判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