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确实存在发炎的风险。耳膜作为分隔外耳和中耳的重要屏障,一旦穿孔,外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侵入中耳腔,引发感染。若未及时处理或护理不当,炎症可能进一步扩散,导致中耳炎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
耳膜穿孔后发炎与多种因素相关。穿孔大小、位置及成因直接影响感染概率,外伤或异物损伤造成的穿孔边缘不规则,更易滞留病原体。潮湿环境、游泳或洗头时进水会加重污染风险。慢性中耳炎导致的穿孔常伴随持续炎症,分泌物可能堵塞穿孔边缘,阻碍愈合并加重感染。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抗感染能力较弱,炎症风险显著增加。
预防耳膜穿孔后发炎需注意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勿自行掏耳或向耳内滴入偏方药物,以免带入细菌。及时就医处理穿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药物控制感染。擤鼻涕时应单侧轻柔操作,避免压力迫使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定期复查耳镜,监测穿孔愈合情况,若出现疼痛加剧、流脓或听力下降,需立即就诊。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时,需积极治疗,减少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