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脑炎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体温与抽搐、提供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脑炎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异常,需持续监测以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出现呕吐、头痛或意识障碍,需及时干预。监测瞳孔变化有助于判断脑功能状态,出现异常需立即处理。记录尿量可评估肾功能及体液平衡,避免脱水或过度输液。
2.保持呼吸道通畅:脑炎患者因意识障碍可能导致舌后坠或分泌物阻塞气道,需侧卧或抬高床头。痰液黏稠时可通过雾化或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窒息。严重呼吸困难者需考虑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支持。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减少肺部感染风险。
3.控制体温与抽搐:高热会加重脑损伤,需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抽搐发作时需保护患者避免受伤,同时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症状。持续抽搐可能导致脑缺氧,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低温毯或冰帽可用于顽固性高热,但需避免冻伤。
4.提供营养支持:意识清醒者给予易消化高蛋白流食,吞咽困难者需鼻饲或静脉营养。长期卧床易导致便秘,需补充膳食纤维及水分。电解质紊乱可能加重脑水肿,需定期检测并调整补液方案。营养不足会延缓恢复,需动态评估摄入量。
5.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减少局部受压。被动活动肢体可预防关节僵硬和深静脉血栓。导尿管护理需严格消毒,避免尿路感染。口腔护理减少细菌滋生,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
护理过程中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避免强光或噪音刺激。康复期逐步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但避免过度疲劳。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巧,配合医疗团队观察病情。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脑电图或影像学检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