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立克次体病的关键在于阻断传播途径、减少接触病原体以及加强个人防护。立克次体病主要通过蜱、螨、蚤等节肢动物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其排泄物感染。采取科学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日常生活中应注重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居住区域杂草、垃圾,减少蜱虫等媒介生物的滋生。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物、长裤,并将裤脚扎入袜子,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虫剂。避免在草丛、灌木丛中长时间停留,活动后及时检查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蜱虫附着。接触牲畜或野生动物时需戴手套,处理动物尸体或排泄物后彻底清洁双手。居住在农村或疫区的人群可对家畜进行灭螨处理,并保持圈舍清洁。
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疑似感染的动物或患者血液、分泌物。若被蜱虫叮咬,需用镊子贴近皮肤夹住蜱虫头部缓慢拔出,不可挤压或扭转,随后用碘酒消毒伤口。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实验室人员操作立克次体样本时需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疫苗接种对部分立克次体病有效,但需根据流行区域和风险等级评估接种必要性。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进一步降低感染后重症风险。